封面新闻记者 徐庆 摄影报道配资平台选择
7月的泸州,热浪像打翻的蒸笼。7月16日和17日,泸州市气象台连发高温红色预警,当地气温突破40℃。当大家调侃着“冰箱以外都是远方,空调房以外都是他乡”的时候,有一群人正用汗水为城市“续命”——他们是给绿化带“打点滴”的园林工,是大桥建设工地上与烈日抢时间的筑桥者。
长江五桥及连接线工程项目建设现场,几名工人顶着烈日在进行建筑材料吊装施工。
连日来,每天早上7点,杨和江和同事们就已经在小组负责的路段,开始对绿化带进行浇水灌溉。这支10人团队负责着城区10多条街道的绿化养护任务。在次干道,工人们配合洒水车进行移动浇灌;在交通繁忙的主干道,则采用创新的“定点式”浇灌系统。
作为小组班长,除了配合人车作业,杨和江每天还有一项雷打不动的任务:巡查和移动20个喷灌装置。7月16日早上9时许,当记者见到杨和江时,他正扛着铁花撬、背着大背篓,上衣和裤子几乎全部湿透。
展开剩余68%杨和江的背篓里装着他的“抗旱法宝”——润滑油、喷淋头和塑料管等工具。随着高温天气来临,每天,杨和江都要巡查20个喷淋头的工作状态,通过挖洞、插桩、接喷淋头的标准化操作,确保每个喷淋点能有效覆盖50-60平方米的绿化区域。
装好的喷灌装置。
“现在的天气,给绿化浇水要讲究方法。”来到酒城大道二段的一处绿化带,杨和江放下背篓,拿着铁花撬走进绿化带中,用力将花撬戳向泥土形成一个洞,然后将绑扎了水管的木桩插进挖好的洞里,再从背篼里拿出喷淋头接上,打开水龙头,水就从喷淋头中四散喷出,一个自动且可移动的喷灌装置就完成了。
杨和江使用铁花撬在绿化带里打洞。
杨和江说,固定点位的喷灌装置能浇到的绿化带面积有限,为了让绿化带在高温天气都能持续“喝水”,这种可移动的喷灌装置成为重要的浇灌工具。“这20个喷淋头每天要挪两次位置才够。”杨和江坦言,每次下来,他全身几乎都会被水浇透,但看着生机盎然的绿化带,这些辛苦又都值了。
据泸州市园林绿化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,目前,泸州已调整户外作业时间为7:00-11:30和15:30-19:00两个时段,后续还将根据具体天气,调整为夜间作业。同时建立气象预警响应机制,根据预警等级缩短或暂停午后高温时段的户外作业,并配备防暑药品。
记者来到长江五桥及连接线工程项目建设现场,项目经理房雄飞向记者介绍,目前,长江五桥建设的重点工作之一是安装扣塔横梁。上午十点过,热辣的太阳让钢管表面烫得灼手,北岸120余米高的扣塔上,建筑工人们已停止作业。扣塔旁,几名工人顶着烈日在进行建筑材料吊装施工。
高温天气来袭,项目工地也及时调整了工作时间,房雄飞介绍,工人工作时间已调整为7:00-10:00(或者11:00)和16:00-19:00两个时段。项目现场同时为工人配备了冰箱、藿香正气液、西瓜等物资和药品,并设有休息室供短暂休息。
记者了解到,此前,泸州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及时印发了《关于做好高温天气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通知》,明确在建项目采取“做两头、歇中间”或轮换作业的方法,设置分梯度施工作业时间配资平台选择,截至目前,泸州212个在建项目按照高温天气户外作业时间规定调整施工时间,涉及户外工作人员1万人次。
发布于:四川省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,不代表股指配资公司_股市配资公司_股票配资交易平台观点